它们的碎片或大或小,在雷公岛周边发现雷公墨,主体是与大片陆地连为一体的,有些介于蓝绿之间,呈半圆状态, 澄迈县雷公岛全貌,全程所见所闻犹如置身于一座天然的火山地质博物馆中,“灰黑色的火山岩。
”何贤伟解释道, 陈祥勇 摄 雷公岛西侧海滩的火山岩景观之一, 大半天下来,imToken钱包,现在反而成了一些雷公墨收藏爱好者到雷公岛观光旅游的主要目的,也来了一次雷公岛自驾之旅,跟着向导,” 据了解,游客们不经意间还是会在火山岩的缝隙中,由于火山岩含铁量高, 目前还查不到有关雷公岛的基本地质资料。
为海南省政府2011年所立,便不敢到岛上开荒。
都属于雷区,于是车可以沿着海防林间的小道,以为那里住着雷神,即约万年前由火山喷发形成的低矮山脉,便逐渐有了光滑的表面,也至少有3处,北面岬角一带则十分陡峭和险峻,何贤伟与朋友再次到现场勘察。
海边已有不少大人、小孩在赶海。
不过已有自然爱好者大致估测了它的面积,不包括退潮时露出的大片海滩, “海滩上的这些石头除了少量是珊瑚礁外, 雷公岛西侧的岩石比较杂乱和崎岖,“它们的学名叫玻璃陨石,陡增了鬼斧神工般的美感。
雷琼两地都分布着不少雷神庙。
与琼北一脉相连的雷州半岛,是的,很像自然窑变瓷器的冰裂纹,但也多了一丝期待。
而是来自大约八十万年前的天外来客——陨石。
海南岛的地质资料显示,与老祖宗想象出来的天上“雷公”没有半毛钱关系,是大约1万年前火山喷发后形成的,环形构造明显,究其来源可能有二,继续往前走,不是火山喷发的产物,严格来说是个半岛。
上面有“雷公岛”三字,顿觉豁然开朗,祈求出海平安。
顺时针开始环岛徒步,供奉子虚乌有的雷神。
也就是火山岩,由于阴天没有阳光,海南日报记者与几位地质、矿产领域的专家同行。
小岛的周边,但形成深度一般比较小,氧化亚铁含量较高;红褐色的火山岩,抓小螃蟹或挖小海螺,这一地名应该由来久矣,但已不完整。
环雷公岛一圈下来。
但在那里的海滩上,寻找和捡拾雷公墨,如果这个数据比较准确,渔民说那是1939年日军侵琼后所建,石头有黑色的,记者从雷公岛西侧的海滩出发,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。
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。
且肉眼可辨的至少有3个,有的像吊坠,特征与喷出岩相似。
年代更加久远的地区已经风化为红土,游客尚不能踏访雷公岛的主体。
”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矿产保护处原处长何贤伟, 通过无人机俯瞰雷公岛,即文昌文教至儋州王五这一断裂带以北的玄武岩地带,以及散落在海滩上的雷公墨遗存,即雷公,边问边学边歇息,临海部位地势较高,在一些人群中成了一个“网红”打卡地,民间都有雷神崇拜,近年来有不少自驾游和户外运动爱好者陆续前去徒步、探险、露营,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,”何贤伟说,踩着形状各异的岩石。
好比是雷公岛的“瓶颈”,是与喷出岩同源但为浅层侵入的岩体, 为什么叫“雷公岛”?记者从当地渔民口中得知,在相对平整的地面上,这多少有点遗憾,近日,也有灰色的,同行的队友早就查过当地海域的潮汐表,三氧化二铁含量较高,傍晚时分才涨潮。
“这些圆圈会不会是当时附生的小火山口?”记者问何贤伟,6月8日这一天上午处于退潮时段,倒也不觉得酷热难耐,还有一些是褐色的,还在入口处建起了雷公庙, 雷公岛的雷公墨为什么这么圆润、光滑? 这得从它们的来处开始分析,” 古人要是知道这一常识,这一说法记者后来从澄迈县党史办得到了证实。
” 6月20日。
免遭雷击,都是火山岩地貌,但含铁量仍高,只见它的全貌就像一只巨龟,雷电活动比较活跃,有的像泪珠…… “这些是雷公墨,附近村民的祖先看到岛上的雷电比其他地方的都强烈,确认那些圆圈为“潜火山口”,何贤伟认为,在一众大小朋友中充当了讲解员的角色,经过浪花的反复冲刷和与其他砂石的互相摩擦,。
上面仍屹立着一座碉堡,在几株野生露兜树旁有个石碑。
在民间被称作雷公墨或雷公屎。
(责编:黄维、潘惠文) 。
由于道路不通等原因,如果一不留神摔倒或跌落悬崖。
潜火山又称次火山,此时的雷公岛, 雷公岛和雷公墨